丁丁好医公众号
微信扫码
获取更多服务

鞘膜积液

作者头像
丁丁好医
2019-06-28 1217次浏览
概述

 

鞘膜积液(hydrocele)即鞘膜囊内积聚液体超过正常,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

 

原发性鞘膜积液多数无明通原因,部分为先天性因素,睾丸或附睾炎、肿瘤、局部外伤或丝虫病等均可引起鞘膜积液。

 

 

临床

 

类型其类型与鞘状突闭索程度有密切关系,临床可分5种类型:

 

(一)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为最多见的一种。鞘状突闭合正常,但睾丸鞘膜腔内分泌液体较多,呈球形或梨形增大,由于睾丸、附睾被包裹,故临床体检时睾丸不能触及。此病也可伴发睾丸下降不全。

 

(二)婴儿型鞘膜积液

 

婴儿型鞘膜积液又称睾丸精索鞘膜积液。鞘状突仅在内环处闭合,精索处未闭合,并与睾丸鞘膜腔相通。

 

(三)交通性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又称先天性鞘膜积液。腹膜鞘状突未闭合,腹腔液体通过未闭合的状突到达睾丸鞘膜内,并随体位改变而流动,阴囊内积液即腹腔液,积液的体积与体位的变化有明显关系。

 

通常同时存在腹股沟痛,并有肠管或大网膜进入鞘膜腔内,属于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性鞘膜积液。

 

 

(四)精索鞘膜积液

 

鞘膜腔两端已闭合,中间的精索鞘膜腔形成积液,体积较小,呈椭圆形、梭形或哑铃形有一个或多个,沿精索而生长,其下方可扪及正常睾丸、附睾,若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随之上下移动。

 

(五)混合型鞘膜积液

 

混合型鞘膜积液是指睾丸与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存在,但二者并不相通。亦可并发疝或睾丸未降等异常。

 

临床表现

 

多数为一侧性鞘膜积液.表现为阴囊内囊性肿块,呈慢性逐渐增大。积液量少时无自觉不适积液增多时,患者感到阴囊下塾胀痛感。

 

 

巨大的鞘膜积液可使阴茎头缩入包皮内,影响排尿和性生活,行走与劳动亦不便

 

儿童鞘膜积液部分伴有对侧鞘状突未闭合的情况,一侧出现症状后,一段时间后对侧也可能会相继出现鞘膜积液。

 

体检可见睾丸鞘膜积液呈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有弹性和囊样感,无压痛,睾丸和精索不能触及;

 

婴儿型鞘膜积液可触及梨形肿物,睾丸不能触及;

 

交通性鞘膜积液患者站立位时阴囊肿大,卧位时由于积液流人腹腔,鞘膜规缩小或消失,睾丸可触及。

 

精索鞘膜积液常位于腹股沟或睾丸上方,鞘膜囊与睾丸分界明显,牵扯精索鞘膜囊下移。

 

 

诊断

 

鞘膜积液的诊断较为容易。病史如一侧或双侧阴旗内肿块,呈慢性无痛性逐渐增大。摸之肿物有囊性波动感,质较光滑。

 

透光试验阳性。若积液呈脓性、血性或乳糜性,则透光试验为阴性;

 

若鞘膜壁因炎症而增厚,也可使光线透过减弱。

 

 

B型超声检査肿物呈液性暗区,可穿刺出黄色清亮液体,亦可为乳糜性或血性,并有助于睾丸肿瘤和腹股沟疝等鉴别诊断。

 

睾丸肿瘤呈实质性肿块,质硬且沉重,肿物表面不规则,透光试验阴性。

 

腹股沟斜疝有回纳性特点,透光试验阴性,肿大的阴襄可见肠型,听诊有肠鸣音。

 

至于先天性(交通性)鞘膜积液与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则是同一病因同时并存的疾病。

 

治疗

 

鞘膜积液主要是手术治疗。

 

婴儿型鞘膜积液多能自行吸收消退,可不做治疗。

 

成人的鞘膜积液如量少又无明显症状,或由于急性炎症、外伤等引起的反应性鞘膜积液,可先予阴囊托带等治疗。

 

单纯穿刺抽液法容易很快复发,仅用于婴幼儿积液未能吸收者,有的可获治愈效果。

 

 

穿刺抽液力硬化剂注射适用于非交通性鞘膜积液,具有方法简便、效果较好的优点。

 

手术治疗是各种类型鞘膜积液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指征为症状明显、积液较多,或有合并症以及诊断不明确者。

 

手术方法中鞘膜幵窗术虽然有外伤小等优点,但切除鞘膜较少,窗口可再度愈合导致复发。最常用的为鞘膜翻转术,即切开鞘膜吸去液体再行鞘膜翻转术。

 

为防止术后血肿形成,鞘膜切开缘必须仔细止血,然后将鞘膜向外翻转缝合。

 

对较大的鞘膜积液壁厚者,可切除多余的壁层鞘膜,再翻转缝合。

 

交通性鞘膜积液应于内环处行高位切断,剥离切除精索部鞘膜,行鞘膜翻转术,并缝扎交通部分,并发疝者同时行疝修补手术。

 

术后应当注意引流,加压包扎,防止感染和血肿形成。

 

经皮腹腔镜下腹膜外修复儿童型鞘膜积液可以同时探测对侧是否存在鞘状突未闭合的情况,并进行对侧修复,预防对侧鞘膜积液的发生。

 

改良的单孔迷你腹腔镜修复,还具有切口美观,阴囊水肿发生率低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儿童型鞘膜积液的治疗。

关注丁丁好医公众号
获取更多咨询
丁丁好医提示
丁丁好医是专注男性健康的互联网平台,网站内容涉及男性生殖健康科普,仅供成年人浏览使用,请您确认是否已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