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做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
临床症状多见于泡沫尿、下肢水肿、高血压、多尿、血尿、浓茶样尿液。并发症多营养不良,感染,肾衰竭等。
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别是清蛋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
若肾小球损害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可增加。
男人小便有泡沫是肾脏病患病早期信号,一般出现蛋白尿时小便会产生较多泡沫。发现泡沫尿时要及时检查。
肾脏疾病患病早期有小便异常,尿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不正常的。正常人的尿量为每日1000-2000毫升,平均为每日1500毫升左右。
无论尿量增多还是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病的表现。特别是夜间多尿往往是肾功能受损的早期信号。
一般要做尿蛋白定性、定量检查和尿蛋白电泳等,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24h,大量尿蛋白大于3.5g/d为肾病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小于3.5g为肾炎,以蛋白尿起病为肾病,血尿起病为肾炎。
平常多注意高蛋白饮食,多选择吃一些优质蛋白质食品。不能激烈运动,重体力活。不能吃生冷寒凉食品。
(一)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
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
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根据病变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分为两种:
①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②非选择性蛋白尿: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
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质,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
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预后较差。
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
(二)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
2.组织性蛋白尿
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癜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 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
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
2.尿蛋白定量检查
3.尿蛋白特殊检查
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尿蛋白电泳检查对分型有帮助。
核素免疫分析法测定对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帮助较大。
蛋白尿是各种肾病所体现的一种症状的体现,目前很多孕妇患者也都出现了这种现象,但是很多患者对蛋白尿怎么回事并不了解,
如果怀孕女性出现这种现象,就要提早治疗了,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会致命的。
在临床上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又包括患者应当进行饮食以及作息上的控制,肾炎患者在饮食上应当进行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所谓优质蛋白质的就是蛋类,奶类以及瘦肉等,
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避免吃一些辛辣,油腻或者其他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纤维素,以及维生素的食物。
肾炎患者出现明显的水肿和高血压时,应当注意适当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盐的摄入量尽量小于三克,
同时应当少吃各种盐类的腌制品以及咸菜,建议患者应当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当患者出现病情急性加重期时,
应当进行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免患者出现病情波动。
当肾炎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的时候,鼓励患者进行适当体育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抵抗力,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同时肾炎患者还需要在正规医院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相关药物来控制患者病情,
如患者可以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来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当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本文作者:叶永俊
就职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主治医师,全国男科科普咨询专家顾问、中华男科病研究会会员、中国生殖健康协会会员。擅长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阴茎短小、包皮包茎、性冷淡、射精无力、龟头炎、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肾虚等病症诊疗。